西安附一儿童医院!【官网】

    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抽动症 > 抽动症需要服用什么药

    抽动症需要服用什么药

    2025-6-19浏览34

    抽动症需要服用什么药,抽动症(Tourette综合征或慢性运动/发声抽动障碍)的药物治疗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、共患病情况及患者年龄个体化制定。以下为常用药物分类及使用要点:

    一、一线治疗药物

    硫必利(Tiapride)

    作用机制: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,可抑制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过度兴奋。

    适用人群:轻中度抽动,尤其运动性抽动(如眨眼、耸肩)。

    用法用量:起始剂量50-100mg/日,分2-3次口服,最大剂量≤600mg/日。

    不良反应:嗜睡、乏力、胃肠道反应(恶心、呕吐),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。

    阿立哌唑(Aripiprazole)

    作用机制:多巴胺D2/5-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,调节多巴胺能-5-羟色胺能系统平衡。

    适用人群:中重度抽动,尤其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或强迫症状者。

    用法用量:儿童起始剂量2.5mg/日,每周递增2.5mg,目标剂量5-15mg/日;成人剂量范围5-30mg/日。

    不良反应:体重增加、嗜睡、静坐不能(需监测锥体外系反应)。

    可乐定(Clonidine)

    作用机制: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,降低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性。

    适用人群:抽动伴ADHD或睡眠障碍者,尤其对发声性抽动有效。

    用法用量:透皮贴剂(0.1-0.3mg/24h)或口服(0.025-0.1mg/日,分2次)。

    不良反应:低血压、嗜睡、口干,需监测血压变化。

    二、二线治疗药物

    氟哌啶醇(Haloperidol)

    作用机制:强效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,抗抽动作用强但不良反应明显。

    适用人群:严重抽动且其他药物无效者。

    用法用量:起始剂量0.25-0.5mg/日,每周递增0.25mg,最大剂量≤6mg/日。

    不良反应:锥体外系反应(震颤、肌张力障碍)、迟发性运动障碍(长期使用风险)。

    托吡酯(Topiramate)

    作用机制:γ-氨基丁酸(GABA)受体激动剂,同时抑制谷氨酸能神经传递。

    适用人群:抽动伴偏头痛或癫痫共病者。

    用法用量:起始剂量25mg/日,每周递增25mg,目标剂量100-200mg/日。

    不良反应:认知损害、体重下降、肾结石风险。

    三、药物选择原则

    症状导向:

    运动性抽动为主:首选硫必利或阿立哌唑。

    发声性抽动为主:可乐定或氟哌啶醇。

    共患ADHD:阿立哌唑或可乐定。

    共患强迫症状:氟西汀(SSRI类)联合低剂量抗抽动药。

    年龄分层:

    儿童(<12岁):优先选择硫必利、可乐定透皮贴剂,避免氟哌啶醇。

    青少年及成人:阿立哌唑、托吡酯或氟哌啶醇(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)。

    疗程与监测:

    药物治疗需持续6-12个月,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(每2-4周减量25%)。

    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、肝功能、心电图,监测体重、血压及锥体外系反应。

    四、非药物治疗补充

    行为干预:

    习惯逆转训练(HRT):通过自我监测和竞争性反应替代抽动行为。

    暴露与反应预防(ERP):逐步暴露于诱发抽动的情境,抑制抽动反应。

    心理支持:

    认知行为疗法(CBT)改善焦虑、抑郁情绪。

    家庭治疗减少亲子冲突,降低环境压力。

    五、注意事项

    避免自行停药: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反跳或加重。

    药物相互作用:

    抗抽动药与抗精神病药联用可能增加锥体外系反应风险。

    可乐定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可能加重心动过缓。

    特殊人群:

 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氟哌啶醇、托吡酯。

    肝功能不全者慎用硫必利、托吡酯。

    抽动症需要服用什么药,抽动症药物治疗需遵循“低剂量起始、缓慢加量、个体化调整”原则,结合非药物治疗提高疗效。建议由儿童神经科或精神科医生评估后制定方案,定期随访调整。

    查看更多+科室医生

    孙三侠 / 副主任医师

    擅长: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动症、抽动症、自闭症、语言发育迟缓、小儿癫痫、矮小...

    刘翠珍 / 副主任医师

    擅长:对儿科常见病、急危重症及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尤其对皮肤...

    徐建华 / 主任医师

    擅长:自闭症、发育迟缓、精神发育迟滞(智力低下)、语言发育迟缓、语言障碍、多动症...

  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| 本站如有转载货引用文章设计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陕ICP备2023001737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