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儿童医院!【官网】

    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多动症 > 多动症的基本诊断方法

    多动症的基本诊断方法

    2025-6-6浏览35

    多动症的基本诊断方法,多动症(注意缺陷多动障碍,ADHD)的诊断需结合医学评估、行为观察和标准化量表,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。以下是其基本诊断方法及关键要点:

    一、诊断核心标准:DSM-5/ICD-11框架

    症状维度

    注意力缺陷(至少符合6项):

    • 难以维持注意力(如作业易分心、丢三落四)

    • 回避需要持续注意的任务(如逃避阅读长文)

    • 组织能力差(如书桌杂乱、时间管理困难)

    多动/冲动(至少符合6项):

    • 无法安静坐着(如课堂扭动、频繁离座)

    • 过度喧闹(如难以安静游戏、打断他人)

    • 冲动行为(如抢答问题、难以等待轮次)

    病程与年龄

    症状需持续6个月以上,且在12岁前出现(部分成人ADHD可能追溯至儿童期)。

    症状需在两种或以上场景(如学校、家庭)中持续存在,而非仅在单一环境中出现。

    二、临床评估流程

    病史采集

    发育史:关注语言、运动、社交等关键里程碑是否延迟。

    家庭史:父母或兄弟姐妹是否曾被诊断ADHD、学习障碍或情绪问题。

    共患病筛查:排查对立违抗障碍(ODD)、品行障碍(CD)、焦虑抑郁等。

    行为观察

    直接观察:在课堂、游戏等场景中记录注意力、活动水平及冲动行为。

    第三方报告:收集家长(Conners父母问卷)、教师(SNAP-IV量表)对儿童行为的描述。

    标准化量表

    注意力评估:使用持续操作测验(CPT)量化注意力波动。

    多动/冲动评估:通过《ADHD评定量表》(如Vanderbilt量表)量化症状严重程度。

    三、辅助检查与鉴别诊断

    医学检查

    排除性检查:血常规、甲状腺功能、铅中毒筛查等,排除躯体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。

    神经心理评估:智力测验(如WISC-V)、执行功能测试(如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),辅助判断认知功能。

    鉴别诊断

    情绪障碍:焦虑症、抑郁症可能导致注意力下降,需通过情绪量表(如CDI儿童抑郁量表)区分。

    学习障碍:阅读障碍、计算障碍可能被误诊为ADHD,需进行学业能力评估。

    自闭症谱系障碍:部分ASD儿童可能合并ADHD,需通过ADOS-2等工具鉴别社交沟通缺陷。

    四、诊断结果分级与建议

    诊断分级

    轻度:症状轻微,仅在一种场景中明显,对功能影响较小。

    中度:症状在两种场景中均存在,部分功能受损(如学业或社交)。

    重度:症状严重且广泛,导致多领域功能显著受损。

    后续建议

    个性化干预:根据症状类型(注意力缺陷型、多动冲动型、混合型)制定方案。

    多学科协作:联合儿科、心理科、教育专家制定综合计划。

    定期随访:每3-6个月评估症状变化及干预效果,调整治疗方案。

    关键提醒:避免误诊的注意事项

    警惕“假阳性”:儿童期短暂的好动或注意力不集中(如新环境适应期)不应直接诊断为ADHD。

    文化差异:不同文化背景下对“多动”的容忍度不同,需结合本土化诊断标准。

    共病处理:约60%-80%的ADHD儿童合并其他障碍,需同时干预。

    多动症的基本诊断方法,多动症的诊断需严谨、系统,避免单一信息来源导致的偏差。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提供全面信息,同时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,避免标签化带来的负面影响。早期准确诊断和科学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。

    查看更多+科室医生

    孙三侠 / 副主任医师

    擅长: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动症、抽动症、自闭症、语言发育迟缓、小儿癫痫、矮小...

    刘翠珍 / 副主任医师

    擅长:对儿科常见病、急危重症及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尤其对皮肤...

    徐建华 / 主任医师

    擅长:自闭症、发育迟缓、精神发育迟滞(智力低下)、语言发育迟缓、语言障碍、多动症...

  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| 本站如有转载货引用文章设计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陕ICP备2023001737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