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儿童医院!【官网】

    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抽动症 > 调理小儿抽动症的穴位吗

    调理小儿抽动症的穴位吗

    2025-4-26浏览40

    调理小儿抽动症的穴位吗,调理小儿抽动症可通过按摩特定穴位辅助缓解症状,以下穴位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常见:

    一、头部核心穴位

    百会穴

    位置: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。

    作用:醒脑开窍、安神定志,改善专注力,缓解面部抽动。

    操作:拇指顺时针按揉3-5分钟,每日3-4次。

    风池穴

    位置:后枕部下方,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凹陷处。

    作用:疏风清热、醒脑安神,缓解颈部及头部抽动。

    操作:拇食指提捏3-5分钟,力度适中。

    太阳穴

    位置: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。

    作用:通络止痛、调节神经功能,减轻头痛及抽动。

    操作:指腹轻柔按揉2-3分钟,可配合梳头促进血液循环。

    二、上肢关键穴位

    内关穴

    位置:前臂内侧,腕横纹上2寸(约三指宽)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

    作用:宁心安神、理气止痛,稳定情绪,减少抽动发作。

    操作:拇指垂直按压,顺逆时针各按揉1-2分钟。

    合谷穴

    位置:手背第1、2掌骨间,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。

    作用:通络止痛、疏散外邪,缓解上肢抽动。

    操作:拇指垂直按压并旋转,每侧3-5分钟。

    三、下肢重要穴位

    足三里穴

    位置:小腿外侧,髌骨下缘外侧四横指(中指)处。

    作用:健脾和胃、补中益气,增强体质,辅助改善抽动。

    操作:拇指环形按揉,每侧3-5分钟,每日1-2次。

    太冲穴

    位置:足背第1、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。

    作用:疏肝理气、平肝熄风,缓解因肝气郁结引发的抽动。

    操作:拇指指腹环形按揉,每侧3-5分钟,有酸胀感为宜。

    三阴交穴

    位置:小腿内侧,内踝尖上3寸(约四指宽),胫骨后缘。

    作用:调和肝脾肾三经,改善脏腑功能,辅助治疗抽动。

    操作:拇指稍用力环形按揉,每侧3-5分钟。

    四、辅助穴位

    睛明穴

    位置:内眼角上方凹陷处。

    作用:清热明目,缓解眼部抽动。

    操作:拇指和食指对掐并上提捏,每次1-3分钟。

    神门穴

    位置:腕前区,腕掌侧横纹尺侧端,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。

    作用:养心安神,缓解紧张焦虑,减轻抽动症状。

    操作:拇指轻柔环形按揉,每侧2-3分钟。

    五、操作注意事项

    专业指导:建议由专业中医师或推拿师操作,确保手法准确,避免损伤。

    力度适中:按摩时以孩子感到酸胀但无痛感为宜,避免过度用力。

    配合治疗:穴位按摩仅作为辅助手段,需结合药物治疗、心理干预及生活习惯调整。

    观察反应:密切关注孩子症状变化,若抽动加重或出现不适,应及时就医。

    查看更多+科室医生

    孙三侠 / 副主任医师

    擅长: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动症、抽动症、自闭症、语言发育迟缓、小儿癫痫、矮小...

    刘翠珍 / 副主任医师

    擅长:对儿科常见病、急危重症及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尤其对皮肤...

    徐建华 / 主任医师

    擅长:自闭症、发育迟缓、精神发育迟滞(智力低下)、语言发育迟缓、语言障碍、多动症...

  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| 本站如有转载货引用文章设计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陕ICP备2023001737号-4